基层工作中,“今天发文、明天要总结”“临时检查五年台账”的荒诞现象屡见不鲜。部分上级部门将“限时令”异化为“催急令”,层层加码压缩工作时限,让中央两个月的试点要求,经省、市、县层层传导后,到乡镇仅剩三天时间。基层干部根本无暇调研,只能用拼凑的数据、粉饰的材料应付考核,将原本提升效率的工具,变成滋生形式主义的温床。
这种“催假令”的泛滥,根源在于部分干部政绩观扭曲,将“早汇报”等同于“见成效”,把基层当作“材料工厂”。要根治顽疾,需建立科学考核机制,既重时效更看实效,对虚假应付、层层加码行为严肃问责;同时强化正确政绩导向,引导干部走出“材料堆”,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限时令”真正成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助力,而非制造形式主义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