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徽锋评 > 漫评

  • 2025-06-10 16:03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李贤东

2506F607@49D24724.5297476800000000.png

  “含糊”,通常用来形容言语或意思不清晰、不明确,态度和立场不鲜明、不坚定。而“含糊”式干部是工作中的“太极高手”,上级部署任务时,“大概其”“差不多”是口头禅;面对群众诉求时,“不归我管”“等领导定”成挡箭牌;落实责任时,边界划不清、标准定不明,出了问题就“甩锅卸责”。他们看似“谁也不得罪”,实则是政治站位模糊、宗旨意识淡薄的表现。政策在“含糊”中空转,群众急难愁盼在“模糊”中积压,干群信任在“推诿”中消解,最终损害的是党的执政根基,贻误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战机。从近年来曝光的形式主义典型案例看,不少民生工程成“半拉子工程”,背后都有“含糊”干部的影子,这种“软腐败”必须坚决根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旗帜鲜明、掷地有声地强调阐发了治党治国治军等诸方面“不能含糊”。破除“含糊病”,党员干部要拧紧思想“总开关”,要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党的宗旨,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奋斗为了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对群众的事“眼里有活、心中有数、手里有招”,决不能拿“原则”当借口、用“规定”做挡箭牌。各级党委和纪委要织密责任“铁笼子”,建立“清单化”管理机制,让职责边界清晰如“斑马线”,让落实标准明确如“标尺刻度”,对“踢皮球”“打太极”现象严肃问责,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各级党组织要树立鲜明导向,让“含糊者”在考核中“靠边站”,让“较真者”在提拔中“往前排”,激励干部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做到“问题面前不回避、压力面前不躲闪、责任面前不推诿”。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