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地评线

  • 2025-03-11 10:48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艾鹏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经济发展是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的过程。“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新时代我们党做好经济工作的一个规律性认识。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4亿人的规模体量让我国发展国内大循环具有坚实基础和足够底气。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着眼我国长远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为促进经济高效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重要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内需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采取行之有效的有力举措促进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环节顺畅衔接,实现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双向协同,进一步释放我国巨大的内需潜力,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固本强需锻造增长主动能。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远之策,不仅可以减少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还能够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到更多全球高端资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9.7%,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在党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强有力支持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仅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年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就超过1.3万亿元,为我国内需的持续扩大提供了坚实支撑。着眼未来,要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内需体系,通过需求结构的优化升级,倒逼供给体系改革,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组成要素在循环中迭代升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融合创新促消费量质齐升。促消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是推动经济稳中有进的关键。随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消费潜能加速释放。从网络消费实现开门红、春节档票房刷新影史纪录,以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和智能数码产品为代表的高附加值商品销量持续攀升,春运跨区域流动人次超过90亿、入境游明显升温……开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亮点突出,服务消费活力十足,消费新场景不断拓展。2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着眼未来,要紧扣消费结构升级方向,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以品牌创新为引领,提供更多高质量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推动“中国智造”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消费者,繁荣消费市场。

  聚焦未来扩大利长远投资。投资在当前是需求,在未来是供给。202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4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7.0%、10.2%,带动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8.9%。随着持续加强对创新领域的投资,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机械电子等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贡献了突出力量。着眼未来,要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方向,扩大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投资,发挥好投资对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转型升级的长效作用,以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为推动重点项目加快落地见效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确保实现投资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