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地评线

  • 2024-12-13 09:45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朱云思

  把550毫升的矿泉水换成380毫升的小瓶矿泉水,某会议中心每年节水超13万升。订外卖时勾选“无需餐具”,超过4.8亿人次消费者累计减碳量超31万吨……“小举动”写就“大文章”。反食品浪费,消费环节大有文章可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明确开展全民节粮意识提升行动、餐饮行业反浪费行动、单位食堂反浪费行动。

  粮满仓,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疏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守护好“大国粮仓”,就需要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推动粮食和食物节约,同时,要看到“舌尖浪费”严重,要夯实舌尖上的“节约防线”,从一人一餐的点滴节约开始,倡导文明新“食”尚。“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从节约和反浪费两个方面出发,于大局上科学谋划,于细微之处坚持,让大家携手并肩,从节约一粒米开始,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粮食浪费惊人,守住粮食家底,节约是关键一步。数字无言,却字字“戳心”,在巨大的浪费中,我们既心痛粮食,更担忧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中国农科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评估,我国食物损耗浪费率约为22.7%,按2021年产量计,共损耗浪费4.6亿吨食物,损耗浪费的食物量可满足1.9亿人1年的营养需求。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下,越是需要我们保持头脑清醒,时刻警惕,绷紧节约粮食这根弦,不忘“饿肚子”的艰难日子,更要从细微之处发力,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努力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切实培养节约习惯,杜绝餐饮浪费现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约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风尚、一种习惯,要在全社会弘扬节约美德,反对铺张浪费,崇尚节约,在润物细无声中,成为大众的自觉行动。同时,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明确“节约也是政绩”,把勤俭节约作为政德标准,从自己做起,不搞排场、不破标准、不要超标配置,处处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跟着一级学,聚合起崇俭抑奢的强大正能量,形成全民节约、反对浪费的新风尚。

  反食品浪费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形成守护粮食安全的合力。餐饮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深化“光盘行动”,推出“小份菜”“半份菜”的新选择,提醒适量点餐、温馨推荐,提供“打包盒免费送”的服务等,餐饮行业安全监督检查跟上,最大程度减少餐饮浪费。网络餐饮平台、机关食堂、学校食堂、企业食堂也是反食品浪费的重要力量,善于在源头上治理,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让节约行动体现在一餐一饭之中,齐心协力,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善于读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意,反思粮食的来之不易,才能在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上下功夫。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事在全民、人人有责。人人都扛起保护粮食安全的重任,推动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方能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