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地评线

  • 2023-06-07 10:08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卢默民

  6月7日,1291万考生走进考场,参加2023年全国高考,开启创造未来的全新旅程。每逢“高考”来临,奋进的标语,激昂的口号,坚毅的目光,浩大的送行,总能激荡着大家心中的高考记忆。“千舟竞发,勇进者胜。”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时时刻刻奔赴高考的昂扬斗志,忠诚担当、与时俱进、接续奋斗,奋力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崭新答卷。

  坚持“备考”的主动和自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备考是一个全面互动、综合提升的过程,看重的是在持之以恒中饥渴学习,需要的是在磨练意志中夯实基础。对党员干部而言同样如此,若想拥有干好工作的素质能力,就务必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长知识才干,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做到“胸中有丘壑,叶纳百万兵”。特别是当前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若是稍不留神学习,思想就容易僵化,观念便可能落伍。现实中,有的干部对一些工作难题应对乏力,甚至束手无策,根本在于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而有的干部却总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想出破题的良方,针对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能“化腐朽为神奇”。二者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求知的欲望、学习的动力。因此,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学习“备考”,就显得十分必要,这能从根本上解决能力短板、克服本领不足,党员干部务必持之以恒加强学习,使专业素养、知识水平和本领能力始终跟上时代的节拍、适应发展的需求。

  秉持“迎考”的作风与本色。“迎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单兵作战,更是一个家庭的付出以及支持。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读懂背后民生答卷,认识到事业“迎考”,“迎”的是众人口碑,“迎”的是百姓掌声。无论是谷文昌怀揣“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信仰,把人间荒岛变成海上绿洲。还是焦裕禄笃定“心中只有人民而唯独没有自己”,成为百姓心中不朽的丰碑。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和美、越过越幸福,这是共产党人的情怀所在,更是使命所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必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和“忠诚卫士”,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要坚持“做事”不“作秀”,“造福”不“造势”,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作为基本的领导方法,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重要工作方法,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和动员群众的能力。如此,方能将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获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后的真评价。

  保持“赶考”的清醒与坚定。“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赶考”寓意着迎接考验、勇于面对挑战,是检阅工作成效中的必然环节,也是我们共产党人无惧艰险、坚忍创造的现实写照。回望过去十年,我们的矢志奋斗贯穿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脱贫攻坚战中,激扬在“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雄心壮志里,镌刻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丰碑上。这一次次赶考,一份份优异答卷,奠定了我们党进行新的赶考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当一系列新试卷、新考题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前行道路上困难、障碍、阻力越来越多,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这尤需我们团结一心、奋发向前,始终以赶考者的主动与自律,继续保持积极赶考、勇于赶考的担当精神和使命追求。因此,我们不能陶醉于已有的成绩,必须在担当任事、主动作为中提高斗争本领,自觉将远大理想与埋头苦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未雨绸缪,把艰难困苦当“铺路石”,把挑战考验当“垫脚石”,把工作岗位当“磨刀石”。唯有如此,我们干事创业的航道才会更宽阔,眼界和视野才能更宽阔,未来才会更精彩。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