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地评线

  • 2023-06-07 10:01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丁铁

  节粮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近日,以“储备安全 科学减损”为主题的2023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启动。风吹麦浪时,农机驰骋金色麦田,夏收图景已全面展开。分秒必争夺丰收的同时,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将节粮减损落实落细,耕好大国“无形粮田”。

  仓廪实,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十九连丰”,为了实现更大幅度增收,中央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与此同时,我国围绕粮食收获、收购、储存等环节存在的损失浪费问题采取针对性举措,守好“大国粮仓”。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加法”在着力的同时,“减法”也在时刻用心。

  节约粮食逐渐成社会共识,但节粮减损时刻不能松劲歇脚。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该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但都表明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中环节众多,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的损失浪费问题值得关注。节粮减损无异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有效应对粮食采收、储运、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的“跑冒滴漏”,科技同样是节粮减损的关键支撑力量。

  从机收减损上挖潜,通过科技攻关、机收培训等,有效实现机收减损;安排建设5500多个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及时为农民提供粮食烘干和清理等服务;推广使用近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正确使用装具的农户储粮损失由平均8%降至2%以内;通过一批储粮新技术的运用,目前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粮食储藏周期综合损失率已降至1%以内,国内仓储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引导粮食加工企业通过研发引入新技术,延伸加工产业链条,减少粮食在加工环节的损失……科技赋能,从收到储到加工的全链条节粮减损,为耕好大国“无形良田”写下生动注脚。

  粮食收获、储藏、加工等环节的节粮减损,是端稳中国饭碗的“上半篇文章”,倡导餐桌向简的“新食尚”,则是“后半篇文章”。我国于202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法律手段严惩食品浪费之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随着“光盘行动”“半份菜”等厉行节约的举措推广,食品浪费现象已有所改观。但节约之弦时刻要拧紧。让节约粮食蔚然成风,需要久久为功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粮食安全意识,牢固树立节约粮食意识。只有全民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成为节约粮食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才能为实现长久的食之无忧汇聚最广泛的力量。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切实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需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从业者、消费者共同努力。政策引领、科技赋能、全民行动,将节粮减损落于实落于细,耕好大国“无形良田”,让我们为“再造一个千亿斤增产”,更好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而不懈努力。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