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地评线

  • 2023-06-05 16:25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陈炬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进入新世纪以来,为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妥善处理空间矛盾冲突,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且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从淘汰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到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从部署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开展垃圾分类,到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从云南洱海治理,到青海三江源保护……这些年来,中央坚持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以最坚定的决心、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目前,我国森林面积2.3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02%;草地面积2.65亿公顷,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50.32%。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13亿千瓦,年发电量27000多亿度。尤其是随着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全国陆域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覆盖重要生态区域;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虽然我国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污染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已经显著改善。但总体成效并不十分稳固,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况且,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我们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即树立天天都是“环境日”观念,让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新风尚。

  建设美丽中国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行动者。这就需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加大宣传与普及力度,让保护环境观念深入人心,让绿色低碳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同时,也期待各地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大措施落实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全力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真正把绿色低碳转型推向纵深。

  建设美丽中国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行动者。当前关键要抓好行动上的落实。也就是说,保护环境不能只是一句空口号,应该落实到生产生活中去。尤其需要每位公民积极参与,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身体力行地履行环保责任,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改变生活陋习,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积极倡导“光盘行动”、低碳出行,天天都是环境日,人人都是环保者。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相信,只要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