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地评线

  • 2023-05-25 09:39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王小梅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勉励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时,充分肯定了上海广大市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取得的成效,并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提出新要求。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垃圾分类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之一。垃圾分类看似小事情,实则大文明,既事关群众日常生活环境改善,也事关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大局。况且,垃圾分类管理环节多,链条长,从投放到收运再到处置,任何一个环节没有跟上或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效果,甚至前功尽弃。这也昭示着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工作。既要打好当前的攻坚战,也要打好日后的持久战,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齐抓共管,久久为功,方能达到预期或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充分发挥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各类媒介作用,加强对群众身边垃圾分类新时尚、好做法的宣传,尤其要在培养分类意识、养成分类习惯上多下“绣花功夫”,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城市创建”“美丽家园”“美丽街区”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广大城乡居民充分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让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次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即一方面完善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实际,合理规划建设完善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确保收运、利用、处理等各个环节不脱节,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尤其在当前我国居民自主分类习惯尚未完全养成,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还存在处理能力不足、区域间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加之“二次分拣”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更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另外,要通过科技赋能,让生活垃圾分类更“智慧”。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分类的效果。而实现全面精细化管理,科技的力量必不可少。当前不少地方正利用现代科技或“互联网+”参与垃圾分类:如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引入智能垃圾分拣站,通过红外感应、机械手等设备实现厨余垃圾整包投放、免手动破袋等功能;上海建成垃圾分类全程信息化监督平台,实现生活垃圾全程追踪溯源、垃圾品质在线识别;兰州引入垃圾分类声光报警系统,工作人员可通过摄像头和对讲机远程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这些都是有益探索,且取得良好效果。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垃圾分类看似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事关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虽然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共同发力,久久为功,定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垃圾分类管理新路,为美丽中国赋能添彩。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