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地评线

  • 2023-03-20 15:27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唐代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满足老年人基本的日常需求,让人人都能“养得了老”“养得起老”“养得好老”,是每位老年人的期盼,是每个家庭乃至社区的“家务事”,也是各行业的“社会事”,更是“国事”,老年人也更加期待晚年的“友好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此前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今年将创建10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十四五”期间,全国将建成5000个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底,全国城乡社区普遍达到老年友好型社区标准。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热点议题。

  “最美不过夕阳红”。人都会老,“老年友好”才能“人人友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和百姓福祉,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截至2021年底,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已超过1.9亿,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无疑,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就是要构建居家社区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把社区真正变为老年人的幸福家园。

  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而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也需要一个过程,如何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苏州在居家养老中增设夜间照护床位,补齐服务短板;杭州通过大数据评估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服务;丽江义和社区开展科技产品操作辅导活动,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现代智慧生活;南昌将专业养老服务企业引入社区,不断完善医养结合功能……在更多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下,从餐饮到就医,从护理到保健,从出行到陪护,安全舒心、清洁卫生的良好环境,完善、便捷的出行设施,高质量的医疗卫生、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等社区服务,老年友好型社区美好生活图景,令人期待。

  社区更友好,晚年更幸福。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既要建设和改善公共活动场所、社区食堂、社区医院等硬件环境,也要健全和完善家政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软件环境,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努力扩大社会参与面、营造孝老敬老浓厚氛围,围绕老年人的现实需求丰富服务选择,让老年人从家门口走到小区门口就能够享受到身边的养老服务。此外,我们看到,不少老年人也在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积累的阅历经验积极帮助他人。他们成立文艺社团、志愿团队,吸纳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老年人参与其中,搭建平台引导退休学者、专家在线授课、咨询,让老邻居走出门来乐在一起,让老街坊互帮互助、发挥余热。如此,不仅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要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用爱托起幸福“夕阳红”。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让老年人生活舒适、舒心,需要各方努力,加快补齐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适老化水平,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智能化为补充,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创建更多“国”字招牌,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条件,每位老年人期待的“老年友好时代”必将更快来临,让“友好生活”看得见、摸得着。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