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地评线

  • 2022-12-06 15:52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章平周

  为了更好地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吉林、山东、浙江等地纷纷试水为扎根乡村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乡村振兴人才评职称。此举在宁静的乡村荡起阵阵涟漪。

  传统的农业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好像不需要多少专业技能。如今,农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全程机械化、数字化技术已经在农业生产得到应用。农业生产分工也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掌握专门技术的职业人才投入其中。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长期以来,扎根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尽管他们自身能力完全符合职称要求,由于学历、身份所限,总是和职称无缘。“种地评职称”可以让乡土人才有职业认同感,增加他们的荣誉感,也表明社会对他们贡献的认可。

  实际上,早在2017年7月,浙江省就提出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农业系列职称评审范围。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分离、在岗学历教育、创新职称评定等多种方式,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评职称,打破条条框框,重能力比贡献,让人才脱颖而出。《吉林省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实施办法(试行)》中特别明确,乡村振兴人才职称申报,不唯学历、不唯年龄、不唯奖项、不唯论文。同时,针对9个不同专业,分类制定了不同评价标准,重点评审参评者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综合能力。

  乡村振兴人才有了职称“傍身”,还要增加职称的认可度,并在政策上加以扶持,让更多的人才愿意去评,让职称的吸引力更强,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为乡村振兴赋能。

编辑: 谢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