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地评线

  • 2022-08-17 09:56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阳光

  8月16日,是焦裕禄诞辰100周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系列专题片之《百年焦裕禄》正式发布。在片中,他的女儿焦守云面对环球人物的镜头,回忆起父亲的最后岁月:“他总想着等到兰考好一点再去看病,可等到兰考好起来,就已经来不及了……”

  “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焦裕禄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上世纪60年代初,兰考县是当时全国最贫困的县,内涝、风沙、盐碱,像三座大山,将兰考县牢牢地压在身下,祖祖辈辈都无法翻身。焦裕禄担任县委书记后,亲自带头查风口,探流沙,察洪水。经过大规模调研、摸排、总结,把86个风口,261个大沙丘,17条大沙垄,全部摸排清楚,给他们编上号,做成地图,继而研究解决的办法。在风沙最严重时,焦裕禄骑着自行车去查找风口,研究流沙,跋涉5000多里,对全县100多个大队进行走访,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他带领36万兰考人民战天斗地,奋力改变贫困面貌,通过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在整治“三害”期间,焦裕禄却因积劳成疾,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将他42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兰考这片热土。焦裕禄带领群众为了防风固沙栽种的泡桐树,在今天已经成了兰考的一个特色产业,截至2014年,兰考泡桐产业年产值已达60多亿元,从防沙树变成了群众的摇钱树。目前,兰考县已成为全国粮食一个重要生产基地,全国小麦、棉花、油料生产百强县。两岸的黄河湿地每年都会有大雁、天鹅、斑嘴鸭等200多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1990年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有感于焦裕禄精神,写下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1963年春天,焦裕禄亲手栽下的这棵泡桐,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风霜,如今巍然挺立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大门口,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守望着兰考大地。焦桐常青,将焦裕禄精神代代传承,厚植亿万人民群众心中。丰碑永驻,焦裕禄在兰考时间虽短,但是留下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如今,焦裕禄已经去世58年了,但他的精神正如当年亲手栽的“焦桐”一样长存世间、根脉发达,在新的时代依然散发着强劲的光辉。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