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时评 > 地评线

【地评线】中安时评:端牢“中国饭碗” 打造高水平“大国粮仓”

时间:2022-06-11 13:58:55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考察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了解当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推动乡村振兴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仓廪实,天下安。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时,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考察,第一站依旧是田间,强调“粮食是基础”;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河南考察期间,临时下车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强调“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正值“三夏”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再度关切粮食安全,足见对端牢“中国饭碗”何等重视,更为稳固“大国粮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打造更高水平“大国粮仓”,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农田必须是良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永丰村依托水稻产业和技术优势,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是“藏粮于地”、稳固“大国粮仓”的前提、基础。

  打造更高水平“大国粮仓”,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提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把论文写在广袤的大地上。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连续七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一个重要法宝就业坚定走科技兴农之路,不但确保自己的良田里种下自己的良种,而且确保既高产、又丰收,多产粮、产好粮。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刻苦攻关、崇尚奉献,为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提供更有力科技支持,以“藏粮于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老百姓丰衣足食。

  打造更高水平“大国粮仓”,提升农民技能素养,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让更多农民变“专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发展“三农”事业、端稳“中国饭碗”,必然要求建设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打造新时代高水平“大国粮仓”。农业专家李保国“把我变成了农民,把农民变成了‘我’”,朱有勇院士在全国首创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技能实训班,“手把手领着老乡干,实实在在做给老乡看”……更加重视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从“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引导农民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型,“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走得更稳健。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范子军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