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时评 > 地评线

【地评线】中安时评:实现“人尽其才”要迈过“35岁+”这道坎

时间:2021-02-25 09:20:00

  春节过后,招聘就业市场暖流涌动。记者线下、线上探访各类招聘活动,发现不少企业招聘都要求“年龄限35岁以下”,有的甚至提出“员工90化”。进一步调查发现,当下很多用人单位仍然热衷于收割“青春红利”,靠青壮年人力资源参与同质化、低水平市场经营竞争。这种状况,导致“35岁+”与“40岁、50岁阶段”人群一道成为“就业困难人群”,部分职场人士面临失业、家庭收入下滑等困境。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抓好人才,就要实现“人尽其才”,要让人人皆可成才。然而,在现实的工作中,总有一些难关,让人尽其才变成了一纸空文,比如“35岁+”现象。人到中年,少了青春的激情,也少了一些创新的思想火花,在这个时候,很容易被社会淘汰,也导致了“35岁+”的就业非常的难,这其实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要解决好“35岁+”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要迈过思想的坎、制度的坎、能力的坎,让“35岁+”人才也能在新时代涌动。

  要破解“35岁+”现象,关键上要迈过思想的坎。之所以35岁以上的人遇上就业难、待遇低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就业中出现的“中年歧视”,这也是思想上对人才的不正确认识,把过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年龄上,而不是才能上,这显然是一种不正确的方式。因此,要破解“35岁+”现象,还是需要破除思想上的不正确认识,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招聘、用人导向,重新认识“35岁+”的人才。

  要破解“35岁+”现象,关键是要迈过制度的坎。要破除“35岁+”的就业歧视问题,不能止于引导,更需要发挥制度的作用,要给予这一类人才在就业上的平等保护,还需要允许在一些特殊场合的年龄限制,用制度的方式去保护“35岁+”的就业,既实现跳出歧视,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护我们的“人才红利”,不能因为年龄而对人才进行“一刀切”,这是对人才的不公平,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要破解“35岁+”现象,关键是要迈过能力的坎。“35岁+”之所以逐渐被时代淘汰,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上的本领出现了恐慌,要避免这些短板成为制约中年人才的短板,尤其需要加大市场的培育力度,要针对“35岁+”的特点和优势,为他们提供更适合的岗位。同时,还需要针对中年人才的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让他们能够“充电”不停歇,才能更好地在本职岗位上担当作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需要打破“35岁+”的歧视现象,要用心去识别人才,把人才用在更适合的岗位上,在取长补短中,让中年人才也能成为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婧蓝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