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地评线

  • 2020-10-23 08:57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孙婕

  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之策就是要防变量、稳存量、提质量、蓄能量。紧盯“四量”,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防变量,实施贫困人口动态监测。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前提是要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脱贫攻坚越到收官之际越不可急躁冒进。例如刚摘贫困帽子又遇自然灾害的“遇困户”、收入不稳定未能享受帮扶政策的“边缘户”、持续增收能力弱返贫风险较高的“薄弱户”等,都是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大变量。及时预警、尽早帮扶,就能防止返贫。有效识别和动态监测是预防贫困人口出现意外“变量”的重要方式。各地要建立起针对贫困人口返贫预警的分析队伍和预警机制。定期对贫困家庭“体检”,分析出稳定脱贫户、临界户和潜在返贫户等不同的类别,通过分类施策,动态调整帮扶措施,筑牢返贫“防火墙”,切实保障脱贫成色。

  稳存量,保证成功经验有效传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捷报频传,总结出十分丰富的脱贫经验,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根本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是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要义是把握精准。可以说,脱贫攻坚的智慧和经验就是一笔宝贵财富,要能够保证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有效传递。比如,借鉴脱贫大业中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五级书记抓扶贫”制度的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也要推动建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借鉴精准扶贫经验,进一步梳理出乡村振兴中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方略;借鉴脱贫攻坚中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依托,通过开展好议事协商等,凝聚起群众参与脱贫事业发展共识的经验,坚持在乡村振兴中把村民自治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基本形式。

  提质量,助推产业发展换挡升级。产业振兴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在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对于那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只有将本地区的产业发展模式从简单的产业扶贫转换到产业兴旺的思路上来,助推产业发展换挡升级,才能顺利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换。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本地区的优势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积极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来提升产业惠民力度。通过加强贫困群众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够融入产业链条长效增收,从而让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稳定。

  蓄能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意味着在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要把我国的贫困治理纳入更大的蓝图下推动实施。因此,构建更加稳定持久的体制机制应是必由之路。一方面,应借鉴脱贫攻坚中形成的较为良好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决策机制、监督机制以及考核评估机制,给乡村振兴提供科学的工作机制和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要着力破解城乡公共保障不平等的体制,以构建共建共享的民生保障制度,来推动未来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发展。

编辑: 陈锐